淮安市城市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建筑设计

项目区位与设计定位

淮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人文荟萃之地,曾是漕运之都,更是一代伟人周恩来的故乡。十年前,整个淮安城区格局呈哑铃状,西北方为主城区(淮安),东南方为古城区(楚州),两者直线距离约15公里。联系两个城区的主干道是以周总理名字命名的“翔宇大道”。

2008年,政府决定在距两个城区的居中位置建设生态新城,以改变城市格局、加速城市发展、提升城市品质。在此背景下,2009年淮安文化四馆以合建的方式落户新城。项目总建筑面积8.65万平方米。

基地位于翔宇大道东北侧,周边均为拟建项目:东侧为政务中心、大剧院,北侧为妇儿中心和居住用地,东南侧为城市公园,西南侧为运河休闲旅游区。因此,四馆被定位于既古典庄重,又具现代活力的“城市起居室”。


总体布局与形态生成

建筑用地平行翔宇大道展开,长350米,宽160米,面积5.44万平方米。根据规划要求,四馆建筑统一后退翔宇大道60米,西南立面为主要展示面。

整个用地分为两块,西北侧为规划局的城市博物馆用地,东南侧为文化局的文化三馆用地,两者相对独立。

基于闹静分离原则,将文化三馆中较“闹”的文化馆与较“静”的图书馆分设两端,美术馆居中调和。并且东南端朝向好,视野开阔,适合放图书馆,还能同大尺度的城市空间取得和谐。

由于四馆功能及使用上是相对独立的,为增加自然采光通风,确保消防安全、交通组织合理,四馆须相互脱开,保持间距。由此,基地由西北向东南依次布置了城市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图书馆。

根据四馆各自的规模大小,自然形成了两端高、中间低的整体形态。

结合大坡屋面,引入了或内倾、或外倾的墙面,使建筑形态更为活跃,室内外空间更为丰富。

文化三馆设置架空连廊便于统一管理。在插入400座音乐厅、高层业务用房及东南端的下沉式广场后,建筑整体形态得以生成。


设计理念与操作手法

|理念一,共性与个性的融合

四馆合建为城市提供了更整体大气的建筑形象;而四馆的内部功能、交通组织等各不相同,不仅使用上要求相对独立,形式上还要求有一定个性。比如,阅览室、工作室、教室等需要柔和的自然采光通风,建筑外观以窄长窗为主;展示、观演、书库外观以实墙居多;大堂、中庭、沙龙需要开阔视野的部位均为轻盈的玻璃体;加之,各馆之间相互以广场、庭院隔开。于是自然产生了既整体又通透,既独特又和谐,虚实相生的外观效果,继而将U(Urban)、C(Culture)、A(Art)、L(Library)四个字母融入立面,分别喻意四馆的功能。

|理念二,实用与象征的融合

作为“中国运河之都”,淮安曾是南船北马、漕运枢纽之地,漕舫带给古淮安无比的富足。而基地恰位于千年运河畔。由于各馆的层数从2到11层不等,四馆建筑天际线顺势斜向上延伸,舒展而开阔,“文化航母”由此诞生。图书馆的立面肌理,仿佛层层的“书页”,可提供柔和的自然光,并有利于节能;音乐厅的造型由12片“花瓣”组成,象征淮安市花——盛开的月季。

|理念三,室内与室外的融合

建筑退后翔宇大道60米,形成2万㎡的城市开放空间。同时,四馆相互保持12至30米的间距,分别为面向主要车行出入口的景观广场;可供文化馆、美术馆布展的室外展场;可供图书馆少儿游戏的庭院;可供四馆共享的下沉式广场。结合若干屋顶花园及观景平台,形成建筑内外有机结合、相互渗透,立体化、多层次,全民共享的“城市起居室”。

|理念四,历史与现代的融合

淮安历史风貌建筑中的合院、坡顶、挑檐、清水砖墙勾缝等传统地方建筑元素,均让人感受到了当年“漕运之都”的繁华,尝试着将这些传统地方元素有机地融入到四馆现代风格的建筑及细部设计之中,比如,文化三馆之间的合院;大斜坡顶的天际线;外倾墙面下的室外灰空间;内倾墙面对应的室内空间,有种置身坡顶下的亲切感;以及为减轻外挂幕墙自重而采用的超大块面铝蜂窝石材的宽窄缝及错缝处理等。


功能布局与空间分区

城市博物馆分规划展示馆和业务用房两部分,两者共享一个庭院。展示馆有可供立体观赏的总体规划模型大展厅及各类演示厅;业务用房的主、辅空间均可自然采光通风,既节能又可降低运维成本。

图书馆底层设有报告厅、少儿阅览,上部4层环绕中庭设置藏阅合一的阅览空间。在东南、西南等有好朝向、好视野的方位,将室内空间以若干处于不同标高的露台、阳台、观景平台等的方式向室外延续。

文化馆首层设有非遗展厅等三个大展厅,二层设有一个400座的音乐厅,同时还设有舞蹈室、活动室、文学、音乐制作室等。

美术馆内设有三层高的“台阶式”中庭,在中庭南侧设有三层展厅。透过中庭内倾玻璃幕墙,能欣赏到北侧的音乐厅“大花瓣”及休息侧厅,形成视觉上的互动。美术馆四层为艺术家工作室,以及偌大的屋顶花园。

从设计到竣工,整整十年,淮安四馆终于陆续呈现在公众面前。十年磨一“舰”,希望“四馆”这艘“文化航母”能引领淮安全新的未来。

Baidu
map